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Culture
返回栏目

沉稳舒缓《苹果香》

作者:罗彬 时间:2025/04/16 浏览次数:5

走过体育中心,很好的一点感受就是可以听到那些教室里传出的排练歌声。

某天听到一首歌《苹果香》,不由放慢了脚步,那是我刚学会的也非常喜欢的歌曲。如热恋中的对象,熟悉的旋律让人赏心悦目。但多听了几句,感觉不是滋味。

歌唱者还是很投入很卖力的,也唱得很准。但是,有一点,大爷这个不懂音乐的人,还是不敢苟同——那就是唱得过度卖力了,没有很好的领悟到这首歌的内涵,那飚高音的唱法,缺少了内涵和深度,毁了这首歌。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以为唱歌就是比拼谁的力气大,看谁吼得到最高音,好像谁的声音更像便秘谁就是杠杠滴的歌唱家。这是一个误区。

即便是真的不懂音乐,大爷还是觉得,唱歌不是比拼高音,不是每一首歌都要用高音来表达。陕北民歌在那地广人稀的大山原野里可以使劲吼出那热辣辣的情和爱,但这嘶吼并不适宜所有的歌曲。

曾经,酒桌上的朋友黄小二在酒足饭饱醉意朦胧之际就常邀请大爷“走,去吼几首(歌)”。要说,这黄小二的嗓音还是不错的,唱点《青藏高原》啦《当兵的人》啦,还可以。他常“纠正”罗大爷说,大哥啊,你唱歌要把气势拿出来哦,要吼上去!

他有点恨铁不成钢!

秀才遇到兵,面对黄小二的“指点”,大爷只有报之一副苦瓜脸的微笑,很是谦逊。

在罗大爷的印象里,以前,那些个年代里那些激情满怀的歌曲,犹如声声战鼓,气势磅礴,都是斗斗斗地消灭敌人,展示豪情壮志,舞蹈动作千篇一律的硬肢夺杆。

偶然,大爷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女人温柔缠绵的歌声,有点惊讶,随即很入迷,原来,还可以这样唱歌啊!后来,有老一点的大哥告诉说,你好大胆,这是靡靡之音啊,是台湾的邓丽君唱的。以后要注意哦,不要去偷听了。

大爷有点像小和尚般的好奇,女人是老虎?可是那是多么可爱啊!还是忍不住要偷偷听。

坚冰解冻,百花齐放,进入新时期,音乐界的变化可谓一天一个样,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有李谷一的《乡恋》《绒花》,有杨钰莹的《摇太阳》《轻轻地告诉你》……更有港台歌星的各种唱法。大爷注意到,来自宝岛台湾的歌曲就很少有嘶吼的。

但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依然浓重,或者是惯性使然,在民间,还是流行过去那种大轰大嗡的自娱自乐歌唱。你一到KTV,就完全进入了一个雷鸣般的世界,歇斯底里,狂轰滥炸,一浪高过一浪,那些虚假的“掌声雷动”很有点像如今朋友圈里无处不在的大拇指点赞,眼花缭乱的彩灯,好家伙,把个世界旋转得天翻地覆慨而慷。罗大爷自忖自己是否是“老山猪吃不来细糠”,玩不来格,很不适应。

那种动不动就飚高音,也不管是啥歌曲,都一概扯声卖气的唱法,大爷很难赞同。远远听去,知道的是有人在唱歌,不明就里的还以为在杀猪呢。他们唱的就是一份表面上的热闹和喧嚣。

这一点,大爷有自知之明,声音本身就差,气息严重不足,与朋友同唱《爱是你我》等根本就不是我的强项。大爷喜欢的是小桥流水,是云淡风轻,是浅斟低唱,说好听点是婉约,直说叫吼不出来。

还好,有了对自身条件的正确认识,大爷就不去赶那个“高潮”了,不把自己逼向“高峰”。

直到现在,听到狼戈的《苹果香》,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唱歌只能结合自己的“声情”,唱自己适宜唱的歌。

《苹果香》已经出来好几年了,但孤陋寡闻的罗大爷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才正式接触到,一听就喜欢了。先听的是黑大婶、鸭蛋等人的翻唱,十分喜欢,但在听了狼戈的原唱后,才感觉到极为舒畅。

涉世不那么深的人会觉得黑大婶唱的最好,阅历比较丰富的的人会觉得另外的老师翻唱唱的好听,像老罗这种饱经岁月沧桑、走过坎坷艰难的“油腻大爷”才能感觉到还是只有狼戈唱的最好。因为,我始终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表达不只有粗犷的嘶吼,不是谁吼的调高谁就唱的好,《苹果香》是在诉说一个深情的故事,娓娓道来,淳朴自然,恬静而美好,沉稳舒缓中见演唱者的功力。那种沉郁的沧桑和淡淡的忧伤,不忍多听,听多了会想起妈妈、故乡、恋人、家的味道……及至泪眼朦胧。

这是歌吗?这不是歌,这是被燃烧的情感,是蕴涵在空气中的清香,是灵魂深处的喘息,是含在口中的忧郁,是融入呼吸中的静谧,也是深夜独行的孤独,更是无尽默想的悲欢,是抚摸岁月的尘痕,更是游走梦境的悸动。往事已去,苹果犹香。

歌词也非常棒,莎吾列泰、母亲、二哥,冬不拉、巴扬琴、白毡房、面包、弹弓叉、草原、河谷、月季……亲人身影,景象万千,是对爱情的向往,是对故乡的思念,是对儿时童年的回忆,是对妈妈深深的爱的思念,也是对人生奔波的无奈……

“那年饮马我来到了你的白毡房”里的“那年”,颇像苏东坡词里“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个“人道是”就把争议不休的“赤壁”真假地址,轻轻避开。“那年”就把那些具体年份的繁琐考证一词就带过。还有就是“毡帽上的羽毛亲吻着晚风”。本来应该是晚风亲吻着毡帽上的羽毛,现在这样用,羽毛成为主角,更显主动和有诗意。

这首歌,翻唱始终超越不了原唱,翻唱,说好听点是在呐喊,其实是扯着嗓子尖叫,把《苹果香》唱变了味。姜是老的辣啊,狼大爷已经六十多岁了,比当年在五台山的白求恩还大十多岁,他是用心在诉说,用情在歌唱,情感细腻,舒展自然,谁说沉稳不是一种力量啊,沉稳舒缓的歌唱更考“钢火”,狼戈唱得非常有掌控力,有穿透力,有感染力,入味入情,把诗情画意的美好意境唱进你的心坎里,是对耳朵和心灵最大的安抚。翻唱与原唱一对比,才发现还是狼戈唱出了这首歌的韵味与灵魂。只会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才子啊,牛逼!

评判歌曲唱得好否,如果只看声音高不高,那就是一个笑话。在一些歌唱比赛中,有老一辈艺术家经常点评——娃呀,你唱得太“满”了,这是瑕疵。

悠着点,不要太用力,艺术的东西要留白留空,要使巧力,此所谓四两拨千斤也。

唱歌如此,人生的许多道理不也是如此吗?

 


?